星期六

文章轉貼 : 教授


教授 

剛到芝加哥大學,在校園附近租了一個小房間,包租公在白天是教授,到了清晨時分,工作便變成派報紙。 還記得月租兩百元美金,房間在一幢兩層高的平房內,典型的美式房子,屋前有個小花園,屋內有個小地窖,一樓是客飯廳和廚房,二樓有兩個小房間。不典型的恐怕是屋主了。這位在DePaul大學任職的教授,名叫沃特,六十歲,獨居於凌亂不堪的地窖,把兩個房間全租出去,賺取租金﹔每天清晨四點左右,他會從地窖步出,駕著他的又破又殘的小汽車,進城到《芝加哥論壇報》總部取報,然後回到城南,把報紙分發給派報童,逐家逐戶把報紙送到訂戶家門。工作結束,天亮了,他回到家中,重返地窖,睡完一個「回籠覺」,下午再次進城授課。 

然而沃特並非電影《沉默的羔羊》裏的那位變態者,他過清貧簡樸的生活,為的是掙下每一塊錢,支持由自己創辦的「World Without War」組織。沃特畢業於火紅的六十年代,柏克萊,政治學,注定要做社會活動家。比較不尋常的是,他選擇了一輩子的堅持,沒有轉呔,自博士畢業後即南北奔走、鼓吹和平,透過教育、示威、捐獻等方式實踐心底理想。  

成不成功﹖或許就只是求仁得仁,總之,他感到快樂。 

沃特有一條簡單有效的「快樂方程式」﹕用一句let go把煩惱事情忘掉,不自沉溺,眼睛前望,唯想紫色的浪漫。 有一個周末下午,他沒課,我也沒課,大家坐在髒膩的餐桌旁閒聊,廿餘歲的我隱隱把他視為父執輩,忿忿訴說昔日在工作期間所曾遭受的不公平待遇,說到激昂處,咬牙切齒,似跟遙遠的辦公室舊敵仍有不共戴天之仇。沃特耐心地聽完,輕拍一下我的肩膀,道﹕Let go,家輝,You deserve a happier life。 

其後有許多次我都聽沃特說過let go,這必是他的口頭禪和生活哲學。儘管其後我仍然無法做到let go,但每當煩惱無名從心裏生起,腦海不經意間湧起沃特的祥和但堅毅的臉孔,以及他的懇切提醒,多少總有冷靜作用,怨氣不會愈滾愈大而超極限。 在芝大畢業時,沃特來觀禮﹔離開美國時,沃特開車送我到機場。擁抱道別後,沒見過面,也沒通電話。生命裏let go不了事情,奇怪,倒是很容易很容易let go了一些很有意義的人。 

[馬家輝]

我也 let go 過很多人,有時想起,也會感到可惜。我的朋友們,希望你們不會 let go 我吧。

3 comments:

匿名 說...

Hi!妳好!剛收到妳的留言,再按按妳的連結,才發現原來不是Sina Blog友呢!妳這裡很漂亮呢!以後我會經常來的,希望妳不介意啊!^o^

匿名 說...

哈哈哈,我當然好歡迎你喇,你這樣懂得稱讚人,一定廣受歡迎。

Carrie on 15/1/06 20:25 說...

Try to think the different between "Let Go" & "Let's go".

發佈留言

 

I wish I will be a successful lazy cat. Copyright © 2008 Green Scrapbook Diary Designed by SimplyWP | Made free by Scrapbooking Software | Bloggerized by Ipiet Notez Blogger Templates